当乔·罗根的播客里传出马斯克“五年后手机将消失”的惊人论断,科技圈立刻分化为两大阵营。这位同时掌控脑机接口与星链项目的科技狂人,究竟是在描绘未来科技蓝图,还是又一次以夸张预言博取眼球?其核心观点直击现代数字生活要害——当AI能实时生成所有内容,我们是否还需要塞满App的智能手机?
马斯克提出了“手机边缘节点化”理论:未来设备将仅保留通信模块,成为AI服务的物理接口,用户所需内容全由云端实时生成。这一构想与Neuralink项目形成技术闭环:脑机接口负责输入,云端AI处理逻辑,边缘设备完成输出。最激进的是,他预言将彻底摒弃操作系统和App,这无疑是对当前数万亿美元移动互联网生态的直接挑战。
然而,现实技术瓶颈重重。脑机接口商业化尚处猕猴实验阶段,FDA要求补充的临床数据需18个月。全球5G覆盖率仅39%,星链在城市区域的延迟波动大。用户日均解锁手机76次,已形成深度依赖。AI生成内容还面临版权确权难题,音乐领域就有超6000起诉讼。若全部内容实时生成,全球数据中心能耗将激增300%。
科技界对此看法不一。OpenAI前研究员认为GPT-5级模型可能突破交互瓶颈,而三星电子总裁则强调实体交互介质的重要性。IDC预测显示,2028年智能手机出货量仍达12亿台,但AI可穿戴设备增长迅猛。或许,未来更可能出现的过渡形态是“AI伴侣设备”——保留基础屏幕但算力云端化,技术预言的价值在于推动产业突破认知边界。